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学生工作重心下沉进宿舍 发布日期:2019-12-0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工智能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创新思政教育进宿舍工作载体,探索学生宿舍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向新生试点开展“五型舍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学生社区建设,切实发挥宿舍文化差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影响,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管理新格局。“五型舍区”集实践型、研究型、艺术型、组织型、能动型舍区五位于一体。该方案是学院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最显著的标志--“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优化创建而成。按照这一方案,学院从2019级600余名学生中试点此项工作,涉及两栋学生公寓112间宿舍及公共区间。根据新生测评所反映出的五种类型,综合考虑学生生源地等情况,学院在开学初完成了新生宿舍分配。最终按照此原则分配宿舍97间,占全部宿舍的86.61%。其中实践型宿舍21间、研究型宿舍22间、艺术型宿舍15间、能动型宿舍1间、组织型宿舍38间。这些宿舍在成员安排上,全部打破了班级的概念,有5间宿舍打破了专业。 “五型舍区”建设,实现了学生对个人生活的定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切实发挥宿舍生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影响,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了校园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工作开展以来受到师生充分肯定与一致好评,同一宿舍同学虽属于不同班级,但每个人志趣相投,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方面均有高度适应性,减少了因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带来的宿舍矛盾。“五型舍区”建设为学校探索学生宿舍安全卫生文明网格化管理体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强化学风引,搭建集“理想信念教育、优良学风培育、安全稳定保障、行为习惯养成、文化活动展示”于一体的立德树人平台做了有益尝试。 推进力量和重心下沉,打通宿舍管理“最后一步”。人工智能学院在全校率先建立了辅导员进宿舍常态化工作机制,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思路,积极构建起“学院-社区-辅导员工作站-宿舍”和“三层四级的网格员”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跟踪留痕,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目前,学院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该院学生集中住宿的三栋学生公寓建设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驿站。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为出发点,将配备公共服务区间、党建活动室、团学工作室、谈心谈话间、辅导员工作站等多种功能用房。公共服务区间除进行学院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展示外,还将承担党团员服务、社团活动申请、失物招领平台、学生投诉受理,心理预约咨询,通知告示发布、生涯规划培训、成绩单自助打印、在校生证明、一卡通城市卡充值等。 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以后,将进一步推进学院工作力量和重心的下沉,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到宿舍中去开展,进一步拉近工作中的空间距离,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打通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的“最后一步”,补齐学生管理与服务的短板,推进思政教育进宿舍工作取得实效。学院将依靠宿舍网格化管理巩固保障学生安全稳定“底线”,依托学生“五型社区”建设发挥学生宿舍思政育人功效,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高线”。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探索宿舍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和发动优势,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做出更大文章,促进学院院风舍风建设取得新成效,管理格局实现新的提升。 审稿人:张娇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