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科研团队 发布日期:2024-05-30
智能物联网与信息安全团队 一、团队简介 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网络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间科研合作和学科交叉研究,探索数字化发展中智能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着眼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关键理论瓶颈和技术难题。 二、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及简介: 张翼英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高丽大学博士、国家电网公司博士后,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科技大学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追踪以及RFID技术等。曾主持或负责韩国政府BK21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索引等专业论文1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团队成员及简介: 团队有张翼英、龚国良、梁琨、王聪、张亚男、张宇、于文平、张晓丽、赵宇9名教师及硕士研究生6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 三、科研方向 团队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着力培养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网络信息安全高级专业人才,力图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做出基础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贡献,具体研究特色包括: 1. 物联网及工控安全研究:以物联网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数据隐私、网络攻击监测、网络安全协议、轻量型密钥等研究。以电力物联网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工控安全、边缘计算安全、漏洞扫描及恶意代码分析等研究。 2. 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研究:开展生物大模型、智能医疗、数据血缘、数据治理及数据质量提升等研究;开展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形成深度学习、智能设备、机器人等智能控制研究成果;开展以对话及养老服务为主的服务机器人研究。 3. 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开展包括新型感知设备、智能芯片、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的工业智能装备研究与研制。 四、学术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 团队承担包括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纵横向科研课题70余项,项目总额近亿元;发表SCI等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公开或授权专利60余件。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二)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 Cong Wang(王聪), Tong Zhou, Maode Ma, Xiong Yuwen, Xiankun Zhang, Chao Liu, An Efficient Certificateless Blockchain-enabled Authentication Scheme to Secure Producer Mobility in Named Data Networks[J].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24: 104007.(第一作者,SCI 二区, IF="7.7) [2] Xiaoli Zhang(张晓丽), Kun Liang*, Yiying Zhang, Plant pest and disease lightweight identification model by fusing tensor features and knowledge distillation, 21 November 2024, Plant Science(JCR一区,SCI二区) [3] Yimeng Ren, Kun Liang*(梁琨), Yuhu Shang, and Yiying Zhang. (2023). MulOER-SAN: 2-layer multi-objective framework for exercise recommendation with self-attention networks. Knowledge-Based Systems. (SCI一区, TOP) [4] Yin S, Jin M, Lu H, Gong G* (龚国良), Mao W, Chen G, LiW.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parameter adaptation method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2023,9(5) ,5585-5609.(SCI二区) [5] Yu Zhao(赵宇), Yeongjin Kim, Joohyun Lee . “SOQ: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Constrained Delay Minimization wit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2023(SCI 一区) [6] Yimeng Ren, Kun Liang*(梁琨), Yuhu Shang, and Xiankun Zhang. Fully adaptive recommendation paradigm: top-enhanced recommender distillation for intelligent education systems. Complex Intell. Syst. 2022 (9): 2159–2176. (SCI二区) [7] Liu Y, Xu X, Xiang B, Chen G, Gong G*(龚国良), Lu H. Transformer Based Binocular Disparity Prediction with Occlusion Predict and Novel Full Connection Layers[J]. Sensors, 2022, 22(19): 7577. (SCI二区) [8] Dongwoo Lee, Yu Zhao*(赵宇), Jun-Bae Seo, Joohyun Lee .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a random access game.”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ol. 71, no. 8, pp. 9119–9124, 2022. (SCI 2区top) [9] 张翼英,阮元龙,尚静,等.面向不完备信息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2,43(05):1224-1231. [10] Yu Zhang(张宇), Juan Lyu, Xiaojun Bi. A dual-task dual-domain model for blind MRI reconstruction[J].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 2021, 89: 101862.(SCI 2区) [11] Zhang, Yanan(张亚男), Hu, Qinghua, Meng, Zhaopeng, Ralescu, Anca. Fuzzy dynamic timetable scheduling for public transit [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395, 235–253, 2020. doi:10.1016/j.fss.2019.01.010. (SCI 1 区). [12] Zhang, Yanan.(张亚男), Wu, Chaofan, Shi, Rongkun, Zhang, Yiying Using Clustering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few-shot Learning [100] ICASSP 2024 - 202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 11621– 11625 2024. (CCF-B类). [13] 张翼英,周保先,庞浩渊,等.面向能源互联的电力物联网安全架构及技术[J].电信科学,2021,37(02):115-124. [14] Cong Wang(王聪), Yiying Zhang, Xi Chen, Kun Liang, and Zhiwei Wang,SDN-based Handov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in Cyber-Physical System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2019, 6(5):8692-8701. (第一作者,JCR 一区 IF="9.515) [15] 梁琨,任依梦,尚余虎,张翼英,王聪.深度学习驱动的知识追踪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21):41-58.(CCF T2类) (三)代表性专利(授权) [1] 张翼英等,一种工厂小型物体搬运机器人[P].天津市: CN202322930336.5,2024-06-04. [2] 张翼英等,MEC环境下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分组车联网缓存方法[P].江西省:CN202210038806.4,2024-04-19. [3] 张翼英,等.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P].天津市:CN202111359799.X,2023-04-28. [4] 张翼英等.一种水上智能救生系统[P].天津市: CN202220169710.7,2022-05-24. [5] 张翼英等.一种灵敏的自组网水浸告警装置[P].天津市: CN202122712309.1,2022-04-19. [6] 张翼英等.一种基于RFID食品追溯的碰撞预防方法[P].天津市:CN201811571086.8,2022-01-28. [7] 梁琨,张翼英等,一种碎片化知识智能化聚合方法(授权),ZL201810013215.5,天津科技大学 [8] 张翼英等,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物品管理系统, ZL201621069245.0, 授权 [9] 张翼英等,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线信道估计方法, ZL201610841846.7, 授权 (四)科研奖励 [1] 2024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 ,大规模电力物联网信息采集、控制及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2024年, 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信息采集、交互、处理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 [3] 2021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 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多能源信息采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4] 2019 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1), 多表一体化信息采集关键技术及应用 [5] 2019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7), 面向能源互联的电网智能终端安全增强与攻击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 [6] 2018年,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 智能电网感知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 [7] 2018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 强电场条件下传感器与电气设备集成技术 [8] 201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1), 物联网感知及安全关键技术 [9] 2017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4), 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五、社会服务意向 1. 物联网及工控安全研究方向: 服务意向:为电力、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行业提供物联网及工控安全解决方案与技术咨询。 服务内容:基于团队在数据隐私保护、网络攻击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安全防护方案,确保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防止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利用工控安全研究成果,为电力物联网等工业控制系统提供安全评估、漏洞扫描及恶意代码检测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漏洞,保障工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边缘计算安全问题,为企业提供边缘计算安全架构设计与优化建议,确保边缘设备在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服务对象:电力企业、能源企业、交通行业企业、工业制造企业等。 服务意义:助力关键基础设施行业提升物联网及工控系统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 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研究方向: 服务意向:为医疗、养老、金融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服务内容:结合生物大模型研究成果,为医疗机构提供精准医疗辅助决策系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基于智能医疗研究,开发医疗数据分析与治理平台,为医院提供数据质量提升、数据血缘追溯等服务,助力医院实现医疗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应用。针对养老服务需求,研发对话式养老服务机器人,为养老机构和家庭提供智能陪伴、生活照料辅助、健康监测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金融领域,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风险评估、投资决策辅助等服务,助力金融机构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 服务对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金融企业等。 服务意义: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养老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落地,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改善社会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 3. 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方向 服务意向: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新型感知设备、智能芯片等工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定制服务,满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感知控制与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开展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为企业提供工人安全防护与生产辅助解决方案,提升工人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基于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成果,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方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服务对象:制造业企业、工业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等。 服务意义:推动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助力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六、联系方式 姓名:张翼英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8号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