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识别与智能控制科研团队


发布日期:2024-05-30

图像识别与智能控制团队

一、团队简介

图像识别与智能控制团队主要研究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与大数据挖掘,涉及计算机应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深度支持向量机的研究、数据融合等。针对不同领域产生的图像识别、视频识别和分析等问题,开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在智慧农业、人体行为识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艺术作品数字化孪生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


二、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及简介:

张传雷教授,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博士后。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模式识别、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物联网、大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近5年来主持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启动项目(优秀类)、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目、天津市津南区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高校聘请外专特色项目各1项,相应论文成果已发表在国际SCI期刊30余篇。入选天津市学科创新骨干人才计划、天津滨海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带头人、人工智能专业学术带头人。

团队成员及简介:

团队由张传雷教授、王改华教授、胡晓彤副教授、李建荣副教授、丁忠林副教授、可婷副教授、范海峰副教授、刘素娟副教授、王林副教授、孙迪副教授、李敏博士、王辉博士组成。12位专家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深度支持向量机的研究、数据融合等多领域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艺术作品数字化孪生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团队成员还包括6名企业导师,硕士研究生40余人。团队已培养出工学硕士生7人。

王改华,教书,2009年博士以来一直致力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近年来,① 主持并已结题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② 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10余项;③ 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完成:SCI收录论文19篇(其中SCI一区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一篇,SCI二区论文5篇),EI收录论文15篇;④ 出版发行专业著作2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原理与应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⑤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⑥ 获批软件著作权10余项;⑦ 指导学生组科技制作竞赛获国家级奖2项,华中区级奖10余项;⑧ 制作并已完成线上精品微课课程《深度学习》1项(共计40个视频课件),校级一流课程《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一项。

胡晓彤,男,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日本长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近年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8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子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各一项,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7篇。

王林,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委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6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及天津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物功效预测、药物重定位以及微生物的代谢组学分析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等,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Bioinformatics, BIB, BMC Cancer, KBS, CPT: PSP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李建荣,硕士,副教授。CCF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近年来主持及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天津市局级项目2项;主持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参与横向项目4项。授权专利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主编或副主编著作4部。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商业联合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多个国家及省部级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项(蓝桥杯)、省部级奖11项;获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市级大创项目4项,校级大创项目2项。

可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长期从事统计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近几年发表国际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发表6篇SCI检索论文(包括2篇一区Top期刊),总的影响因子达到30以上,个别论文他引次数20余次。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担任学术期刊《IEEE Access》、《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Machine Learn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及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审稿人。承担纵向项目4项,横向项目2项。

丁忠林,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数据通信、智能控制。

刘素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图论、优化理论和算法、可靠性评估、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或参与纵向项目5项、横向项目1项,荣获天津市高校“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人选,担任《Mathematical Reviews》的评论员,担任学术期刊《Graphs and Combinatorics》、《Ars Combinatoria》等的审稿人,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蓝桥杯比赛等,获得天津市普通高校大学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天津赛区)优秀指导老师。

孙迪,博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工作,在视觉感知与图像合成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M MM、ICME、ACCV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发表多篇论文。天津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范海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天津大学博士后。近年来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国防科技报告1份,航天科技集团所级标准3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研制项目,博士所在团队曾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多个纵向及横向课题,总合同额超1000万。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与智能制造等。

李敏,主要从事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故障诊断、PHM健康管理、可靠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纵向和横向项目10余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得优异成绩。

王辉,2007年获得吉林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2016年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2018年加拿大湖首大学访问学者。在《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


三、科研方向

1、机器视觉研究。针对不同领域产生的图像识别、视频识别和分析等问题,开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技术在智慧农业、人体行为识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建模、艺术作品数字化孪生等方面应用研究。

2、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异常(AD)检测技术。5G移动网络异常分析、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机械设备故障检测等。

3、深度支持向量机的研究。研究基于深度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的数据分类创新算法。

4、艺术作品数字化孪生。研究壁画等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保护、VR与数字孪生。

5、AI深度神经网络优化训练。针对CPU\GPU异构计算平台的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效率问题开展新策略、新算法研究。

四、学术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

项目组承担、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教委、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收录论文近40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励 4余项。

(二)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1)Chuanlei Zhang, Yubo Li, Wei Chen, Changqing Yu, "Prediction of MiRNA-disease Associations Based on PCA and Cascade Forest", BMC Bioinformatics,2024

(2)Zhen Wang, Zhuhong You, Chuanlei Zhang,De-shuang Huang, UAVSeg: Dual-Encoder Cross-Scale Attention Network for UAV Images Semantic Segmentation"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60: 1-19 (2024)(中科院2区,Top期刊)(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or DOI: 10.1109/TGRS.2024.3502401).

(3)Zhen Wang, Buhong Wang, Chuanlei Zhang, Yaohui Liu *, Jianxin Guo,Robust Feature Guid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Aerial Image Semantic Segmentation against Backdoor Attacks,Remote  Sensing ,2023 (中科院2区,Top期刊)

(4)Zhang S, Zhang C, Park DS, Yoon S. Editorial: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mart agriculture. Front Plant Sci. 2023 Jan 9;13:1121468. doi: 10.3389/fpls.2022.1121468. PMID: 36699839; PMCID: PMC9869370.(中科院1区SCI)

(5)Zhen Wang, Buhong Wang, Chuanlei Zhang, Yaohui Liu *,Defense Against Adversarial Patch Attacks for Aerial Image Semantic Segmentation by Robust Feature Extraction, Remote  Sensing ,2023 (中科院2区,Top期刊)

(6)Zhang C, Park DS, Yoon S, Zhang S. Editorial: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mart agriculture. Front Plant Sci. 2023 Jan 9;13:1121468. doi: 10.3389/fpls.2022.1121468. PMID: 36699839; PMCID: PMC9869370.(中科院1区SCI)

(7)Zhen Wang, Jianxin Guo, Chuanlei Zhang, Buhong Wang:

Hidden Feature-Guided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60: 1-19 (2023)(中科院2区,Top期刊)

(8)Zhen Wang, Jianxin Guo, Chuanlei Zhang, Buhong Wang:

Multiscale Feature Enhancement Network for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i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60: 1-19 (2022)(中科院2区,Top期刊)

(9)Ting Ke, Yangyang Liao, Mengyan Wu, Xuechun Ge, Xinyi Huang, Chuanlei Zhang, Jianrong Li:Maximal margin hyper-sphere SVM for binary pattern classification. Eng. Appl. Artif. Intell. 117(Part): 105615 (2023)

(10)Z. Wang, N. Xu, J. Guo, C. Zhang and B. Wang, "SCFNet: Semantic Condition Constraint Guided Feature Aware Network for Aircraft Detection in SAR Image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60, pp. 1-20, 2022, Art no. 5239420, doi: 10.1109/TGRS.2022.3224599.(中科院2区,Top期刊)

(三)代表性专利

(1)胡晓彤,朱博文,一种基于Harris-CPDA的角点检测方法,ZL202010465068.2(已授权)

(2)可婷*,李哲栋,王伟等. 基于BlazePose的健身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P]. 天津市:CN115393964B,2023-01-31.(已授权)

(3)张传雷,赵奕然,王亚伟,张爽,姚倩,一种具有线性消息复杂度的PBFT改进方法,202011551994.8  (已授权)

五、社会服务意向

团队致力于在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与大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深度支持向量机的研究、数据融合、生物信息学、智能计算等领域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

六、联系方式

姓名:李建荣

电话:18622904363

邮箱:a17647@gmail.com

团队地址:天津科技大学(泰达西院),人工智能学院8号楼4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