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团队 发布日期:2024-05-30
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团队 一、团队简介 本团队针对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检测、智能交通等领域产生的立体匹配、图像分析、环境感知、三维重建、模式识别、规划决策等人工智能问题,开展面向复杂场景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研究。 二、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简介:龙潜,教授
龙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系教授,天津市引进领军人才。本硕博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师、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美国德州大学助理研究员、日本丰田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曾先后入选云南省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咨询专家、云南省省委联系专家、中科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产研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中科院人才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丰田研究奖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邮箱:longqian@tust.edu.cn。 团队成员及简介:孙林,教授
孙林,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加拿大University of Regina访问学者。天津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市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2022、2023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荣获“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杰青)”、“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现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委员、知识工程与分布式智能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人工智能基础专委会通讯委员。近五年在国际国内顶级科技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Information Fusion、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软件学报”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IF≥5),包括8篇ESI、22篇TOP;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2项、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10余项。荣获省级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5项。邮箱:sunlin@tust.edu.cn。 团队成员及简介:周正书,副教授
周正书,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领域。目前从事面向自动驾驶的高精度三维环境感知与测绘、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建模、大规模复杂系统可靠性保证理论等领域的科研与项目开发。曾任名古屋大学未来社会创造机构智能交通研究院助教、博士研究员,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项目开发经验。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10余篇,包括RESS,IEEE TITS、IEEE TVT等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论文。与清华大学、名古屋大学、日立横滨研究所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深入合作并联合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论文,申请计算机视觉和智能驾驶相关专利5项。邮箱:zhouzhengshu@tust.edu.cn,zhouzhengshu@gmail.com。 团队成员及简介:曹鉴华,副教授
曹鉴华,湖北恩施人,博士研究生毕业,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包括AI视觉算法、知识图谱、LLM大模型技术等。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文章近20余篇,多次去新加坡、韩国等参加国外学术会议。带队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蓝桥杯等比赛并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个人履历职业丰富、多次创业、聚焦数字化相关系统研发;目前正在负责农业机器人自动化采摘视觉关键技术研发、海洋浮标监测算法、油田采油机工况诊断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1. 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研发;2.大数据处理与分析;3. 大模型技术应用。邮箱:caojh@tust.edu.cn。 团队成员及简介:张振宇,讲师
张振宇,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讲师。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近五年发表多篇SCI、EI检索和CCF推荐会议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时序数据分析、生成模型、慢病管理。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完成了国家青年自然基金项目“基于产生式模型的疾病趋势量化分析”、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战备方舱医院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开发”、北京市科委“胎儿心脏病影像智能诊断及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研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冲突消解的高性能智能合约与“网-信-安”一体区块链优化平台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民健身多源异构数据交换和融合系统研发”等项目。邮箱:zhenyu@tust.edu.cn。 三、科研方向 1. 双目立体视觉理论 开展多视几何、立体匹配、三维重建、相机标定、自标定、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3D计算机视觉相关基础算法研究。
2. 自动驾驶技术 开展L3~L5级自动驾驶相关多目视觉、激光雷达、3D点云处理、多传感器融合、目标检测与跟踪、语义分割、SfM、SLAM、自动驾驶仿真、路径规划、端对端强化学习等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开展部分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交通相关研究。
3. 视觉检测技术 主要针对工业检测领域开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图像分析、模式识别、三维测量、结构光等机器视觉相关技术研究。
四、学术成果 (一)代表性成果 1.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
2. 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技术
3. 复杂场景下的目标识别与跟踪 (二)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代表性论文 [1] Xie, Qiwei, Qian Long*, Seiichi Mita. “Integration of optical flow and Multi-Path-Viterbi algorithm for stereo vi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velets,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15.3 (Apr. 2017), pp. 1750022–1–24. SCI. [2] Qian Long*, Qiwei Xie, Seiichi Mita, Kazuhisa Ishimaru, Noriaki Shirai. “A real-time dense stereo matching method for critical environment sensing in autonomous driving”. The 17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Qingdao, China: IEEE, Oct. 2014, pp. 853–860. EI. [3] Chunzheng Li, Gaihua Wang, Qian Long*, Zhengshu Zhou. “SGF3D: Similarity-guided fusion network for 3D object detect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2024, 142(104895). SCI. [4] Zhengshu Zhou*; Yutaka Matsubara; Hiroaki Takada; Resilience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mobility-as-a-service based o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modeling,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23, 229(108812) (SCI检索,中科院1区Top,IF="8.1). [5] Zhengshu Zhou*; Qiang Zhi; Lu Tao; Peng Ping; Qian Long; ODFa2: Overall Defense Framework against Cyber-Attacks on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2023 (SCI检索,中科院2区Top,IF="6.8). [6] Sun Lin, Si Shanshan, et al. TFSFB: Two-stage feature selection via fusing fuzzy multi-neighborhood rough set with binary whale optimization for imbalanced data, Information Fusion, 2023, 95: 91-108.(计算机科学1区,TOP期刊,IF: 18.6,A+类期刊) [7] Sun Lin, Wang Tianxiang, et al. Partial multilabel learning using fuzzy neighbourhood-based ball clustering and 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23, 31(7): 2277-2291.(计算机科学1区,TOP期刊,IF: 12.253) [8] Sun Lin, Yin Tengyu, et al. Feature selection with missing labels using multilabel fuzzy neighborhood rough sets and 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22, 30(5): 1197-1211.(2022-2023年ESI高被引,计算机科学1区,TOP期刊,IF: 12.253) [9] Sun Lin, Wang Lanying, et al.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fuzzy neighborhood entropy-based uncertainty measures for fuzzy neighborhood multigranulation rough set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2021, 29(1): 19-33.(2021-2023年ESI高被引,工程技术1区,TOP期刊,IF: 12.029) [10] Sun Lin, Li Mengmeng, et al. AFNFS: Adaptive fuzzy neighborhood-based feature selection with adaptive synthetic over-sampling for imbalanced dat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2, 612: 724-744. (计算机科学1区,TOP期刊,IF: 8.233) 专著 [1] 孙林, 徐久成. 基因表达谱数据挖掘的粒计算方法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23. [2] 孙林, 徐久成. 粒计算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知识获取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18. [3] 徐久成, 孙林, 张倩倩. 粒计算及其不确定信息度量的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13. (三)代表性专利 [1] Long, Qian, Pan Ou, Zhao Li, Qiwei Xie, Zicheng Zhao. Intraoral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system based on stereo vision using a monocular camera (US11375888B2). July 2022. [2] Long, Qian, 石丸和寿, 寺田敏彦. 光芒認識装置 (JP6787758B2). 发明. Nov. 2020. [3] Long, Qian, 石丸和寿, 田中健一. 物体検出装置 (JP6722084B2). 发明. July 2020. [4] Long, Qian, 三田誠一, 石丸和寿, Hossein Tehrani. 測距補正装置 (JP6353289B2). 发明. July 2018. [5] Ishimaru, Kazuhisa, Noriaki Shirai, Hossein Tehrani, Seiichi Mita, Qiwei Xie, Qian Long. Corresponding point searching method and distance detection device (US10043106B2). Aug. 2018. 五、社会服务意向 软件开发、算法设计、技术咨询、系统集成 六、联系方式 姓名:龙潜 邮箱:longqian@tust.edu.cn 电话:18002107913 团队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9号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8-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