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AI,“青”听榜样|人工智能学院学子抗疫在行动(八) 发布日期:2022-01-24
2022年1月7日,天津发现首例奥密克戎病毒,根据调查天津奥密克戎病毒隐匿传播至少14天,但是由于患者感染后症状并不明显,所以也没有及时发现,以致天津此次疫情来势汹汹,为能很好的控制疫情传播,天津科技大学的学子们也勇于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与专业人员一起对全体在津人员进行一一排查。 李淦,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本科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天津疫情爆发从得知需要全员核酸检测筛查时,李淦就主动联系社区居委会,询问是否需要志愿者,并且积极参与帮忙。两次核酸检测中,李淦参与了拨打流调电话,搬运防疫物资,核实社区住户人员信息,并直接参与了社区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李淦感慨,当真正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才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虽然辛苦,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天科学子AI人,能为疫情防控做出一份贡献,我觉得这是我的义务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知识,有力量,相比于一些老年人甚至工作者,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疫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在此,我呼吁大家,无论大家的家乡是否正在和疫情赛跑,都希望大家能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在当下足不出户,按要求隔离都是特殊时期的贡献!让我们一起加油,战胜疫情!” 于化龙,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生。2019年9月参军入伍,曾服役于西部战区新疆艰苦边远地区部队某部,于2021年9月退役复学。 于化龙放假在家期间密切关心天津疫情情况,在得知所在社区将在1月10日进行全民核酸检测时,他立即积极向所在社区党支部报名申请成为志愿者。在1月10日全民核酸检测当天,他凌晨5点就前往核酸检测点参与准备工作,6点30分核酸检测正式开始,他的主要工作是秩序维护,协调队伍顺序并帮助老人进行身份二维码登记工作。期间于化龙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都提供了热情且耐心的帮助。由于人数众多,一直工作到下午2点,社区工作到收尾阶段才有时间吃饭休息。 于化龙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士兵,军装虽然褪去,但曾经高声宣誓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忘记,退伍不褪色,在新的“战场”上继续战斗,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帮助。于化龙还谈到:“感激当初学校把我送入部队,如今要将这份热情服务于社会。” 撰稿人:李淦 于化龙 审稿人:宋绍玮 安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