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C类国际学术会议|2024年第二十届智能计算国际会议(ICIC 2024)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28

01 会议概况

2024年第二十届智能计算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2024(ICIC 2024)”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CCF C类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8月5日至8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由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华北理工大学 和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主办。本次会议将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进化计算、信息学理论与应用、计算神经科学与生物科学、软计算、人机界面问题等领域的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分享研究经验,探寻合作机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会议网址:http://www.ic-icc.cn/2024/index.htm

02 征稿主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级智能计算方法与应用”。特别征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论文,包括以下理论、方法和应用。

A.算法和理论

A1进化计算与学习;             A2遗传算法;

A3粒子群优化与Niche技术;     A4 Swarm智能与优化;

A5独立成分分析;               A6盲源分离;

A7压缩传感和稀疏编码;         A8自然计算;

A9量子计算;                   A10神经网络;

A11自然启发计算和优化;        A12信号处理;

A13模式识别;                  A14生物识别;

A15图像处理;                  A16信息安全;

A17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        A18商业智能和多媒体技术;

A19医疗信息学理论与方法;      A20生物医学信息学理论与方法;

B.模型和系统

B1粗糙集;                      B2模糊理论与算法;

B3监督学习;                    B4无监督学习;

B5强化学习;                    B6核方法与支持向量机;

B7机器学习;                    B8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

B9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    B10机器人智能计算;

B11计算机视觉中的智能计算;     B12金融/银行业中的智能计算;

B13通信网络中的智能计算;       B14智能控制与自动化;

B15智能图像/文档检索;          B16智能数据融合;

B17智能数据分析与预测;         B18智能代理与Web应用;

B19智能故障诊断;               B20专家系统;

C.计算系统生物学和医学信息学

C1基因表达阵列分析;              C2基因调控建模与分析;

C3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预测;         C4蛋白结构与功能预测;

C5下一代测序和宏基因组学;        C6结构预测与折叠;

C7分子序列比对与分析;            C8大型生物数据集的分析与可视化;

C9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        C10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遗传学;

C11系统生物学;                   C12生物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优化;

C13生物医学数据建模与挖掘;       C14神经信息学;

C15化学信息学;                   C16计算生物学中的智能计算;

C17药物设计中的智能计算;         C18计算基因组学;

C19计算蛋白质组学;               C20 SNPs与单倍型分析。

03 投稿须知

会议收录的论文将由Springer出版社以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 (LNC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NAI)卷出版(EI检索),优秀论文将推荐到相关SCI期刊出版。

截稿日期:2024年4月1日

04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天津双城之“滨城”唯一一所拥有本硕博完整教育体系的大学。学校成立于1958年,秉承“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办学传统,弘扬“尚德尚学尚行 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学术名家和行业翘楚,赢得了公认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8月,前身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更名成为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成立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八个本科专业和“智能科学与先进制造”校管实验班。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天津市应用型本科专业。现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本科生2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4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31人,其中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河南省杰青)、天津市特聘教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产研人才、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131”第一、二、三层次人才、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近20人,20余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团体为天津市教学团队,数据库应用与开发教学团队为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学院立足滨海,以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现有“智能计算与生物识别”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两个省部级行业平台,以及“轻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依托这些平台组建了11支科研团队,近五年获得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8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获批新工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50余项,位居天津市首位。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最近5年举办多次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包括2019“国际信息技术融合大会”、2021年和2022年“全国信创与人工智能博士后学术论坛”、2023“第六届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国际会议、“轻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学科群建设研讨会等。

步入新世纪,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产业和地方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统筹学院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建成“以本为本”办学定位明确、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人工智能优势彰显、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突破、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技育人体系完备,立足天津成为全国有鲜明办学特色和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而奋斗!



撰稿人:张传雷

审稿人:周艺璇 张甜甜 李冰冰